大學生素質快速下滑的元兇

大學生素質快速下滑的元兇 


由於工作的關係,與大學生頻繁接觸至今已有九年多,若再把經驗延伸到自己的大學求學階段,加總起來也長達14年之久。

14年裡,能明顯觀察到大學生有很大的轉變,尤其是近七年全職投入大專生教育工作上,更能感受到大學生質變有多快。

Photo by Tim Gouw on Unsplash

以大學新生為例,每一年的大一新生,跟前一年的大一新生相比,整體的理解力、邏輯思考、問題分析與解決、耐性、學習力、企圖心及積極度,以及禮貌及素養,都不斷往下滑。相對的,依賴性、茫然、短視、求速成、分心、低責任感的狀況,卻愈來愈嚴重。


這不是緩慢弱化的過程,而是每隔兩年就能明顯觀察到的差異。


兩年前,當我意識到這樣轉變、趨勢正在發生時,我感到震驚與焦慮,因為我並沒有在這群大學生身上觀察到「變好」的部分。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有想法、有創意,更渴望表達自我,這點我同意,但我觀察到的是更多人的眼裡是空洞的、茫然的、沒自信的。

他們想表達自我,想要與眾不同,卻沒有一個清晰的模範可作參考,沒人指引他們該如何去做,所以只能打打嘴砲,講講幹話,裝裝文青,偶爾來點小小搞怪,只著眼在生活中的小事上突顯自己的不同。

當時,我花了不少時間閱讀文章及思考,嘗試將個人十幾年的觀察結合世界的趨勢變化,為大學生的這種變化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。最終,我獲得的結論是:大學生快速質變的最主要原因,來自父母教育他們的方式。(關於這點,我就不再長篇大論說明現代父母是怎麼寵小孩的了,因為這不是這篇的重點。)

那時,我真以為我找到了最主要的答案,可是這半年來,透過更多的閱讀、觀察與思考,我發現我錯了。或許父母如何教養孩子,確實對這樣的現象也有不小的影響,但我發現還有一個影響力更加強大的兇手,這個兇手在十年前誕生,到現在,在發達國家中多數成人都擁有它,而且幾乎每天的生活都跟它綁在一起。

看到這裡,你應該猜得到那位「兇手」是誰了。沒錯,就是智慧型手機
Photo by Jacob Ufkes on Unsplash

會得出這樣的結論,源自於我發現我自己也是「被害者」之一。排隊時、等人時、沒事可做時、無聊時,我就會習慣性地拿起手機,一下開Facebook,一下開Line,一下開IG,一下開遊戲。這看似無害的習慣,實際上在我要專注做一件事時,不論是工作、看書、吃飯、跟人交談,我都很難不分心,三不五時心思就會飄到手機的各種應用程式上,或是經由它們所接收到的訊息上。(雖然我自認比起身旁的人,要來得能夠自我克制了。)

這其實也很好理解。人們只要有一點空閒時間,大腦就會想做點什麼去填塞它,好讓這段時間「不浪費」。而手機裡頭有各式各樣好玩的、新鮮的事,而且它剛好就在身上,做這件事幾乎不費力,便下意識地就打開它滑呀滑的,並且慢慢固化成習慣。

現在大學生沒智慧型手機的,可以說是極少數的異類了。對於常常喊無聊,需要做些外人看起來智障、無意義的事來殺時間的大學生來說,智慧型手機裡的APP無異能提供各式各樣殺時間的方式:追劇、回訊息(講幹話)、刷存在感、打遊戲、看不完的新聞/知識文/廢文/酸文/西斯文等等。

看似拿零碎時間做了不少事,這樣就不用另外抽時間去做那些事,但那些事真的有必要或者是重要的嗎?仔細想想,其實也沒那麼必要或重要。做或不做,說真的,並不會對生活或工作造成多大的影響,可是不斷這麼做,卻會對學習、工作、生活帶來強烈的負作用。

一、無法保持專注

學習上、工作上,甚至是生活中與人交談,都需要保有一定的專注度。習慣在零碎時間打開手機的人,一旦有幾分鐘,甚至幾十秒的等待時間,或是感到一絲無聊時,就很容易分神想拿起手機來刷。這會降低學習及工作效率,對人與人間的情感連結也會帶來破壞力。

二、浪費更多時間

把零碎時間拿去做那些事,就能有更多時間去做其它事嗎?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並非如此。那些事往往不是必要或重要的,但卻很容易去做,因此很快就會養成習慣,甚至變成一種癮,在人們腦中生根茁壯。當人們有一段空間的時間可以做其它事,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手機裡常用的APP,一不小心,又會在它們上面花上大把的時間。當然,這又再一次強化了這種癮頭。

三、無法深度思考

過去在網路通訊沒那麼發達時,一個人若感到無聊,要立即獲取資訊,要找個人聊,或做件有趣而放鬆事,好填塞那段空白的時間,相對是困難的。

然而空白並不代表浪費時間,相反的,生活中的空白反而讓人們能夠靜下心來思考,思考生命的價值,思考長遠的目標,或是對過去一段時間做反省檢討。它讓人們能夠從過去沉澱出生命的智慧,能夠從未來找到努力的方向及動力。

然而,智慧型手機卻讓許多人的人生「不留白」。對大腦不斷的刺激,讓人們不斷渴求下一個,再下一個刺激,而無法慢下來對生活做檢討,對未來做長遠規劃。久而久之,也逐漸喪失了這種深度思考的能力,短淺的思考讓他們一直忙著做生命中相對簡單但不重要的事,卻對真正重要的大事感到束手無策。而對長遠重要的事無法深度思考所帶來的無力感,又進一步強化做立即簡單的事的衝動。

我認為這點對大學生的學習造成的危害最大,影響層面也最廣。如同我在文章一開頭提到的,大一新生在各個面向的素質不斷下滑,幾乎都跟沒有留白時間、無法深度思考脫離不了關係。那些「副作用」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品質,延遲心智成熟的時間,甚至有些人還變成了「永遠也長不大的小孩」。

四、減損創意

疑!什麼?接收的刺激多、頻率高,不是更能激發創意嗎?

紐約公共電台主持人Manoush ZomorodiTED中分享,她與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一位專門研究無聊的教授交談時,那位教授跟她說,一旦人們開始做白日夢,讓大腦神遊,這時的大腦會忙著產生新的神經連結,把不相關的記憶碎片或者想法聯繫起來,於是人們就可以更好地構思和解決問題。

然而,如同第三點所說,手機佔據了現代人原本的空白時間,讓人們沒有機會無聊,也就很難讓腦神經產生這種新的連結,從而誕生創意。
Photo by Gilles Lambert on Unsplash

當然,智慧型手機的危害絕對不僅止於上述四點,有興趣可以自行Google更多相關的報導。這四點(尤其是第三點)只是我個人針對大學生素質下降的觀察,所提出來的解釋。雖然目前我自己並無法為這樣的趨勢提出有效的解方,但若讓我只依據一個條件來挑選人才,或是判斷一個大學生未來的成就,我會毫不遲疑的說:看他是不是有手機上癮症。

不過最後還是要澄清,智慧型手機並非不好,也沒有必要「戒掉」它。它只是個功能強大的工具,我們如何使用它,將決定它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益處較多,還是害處較多。

至於如何善用手機這項工具呢?有興趣的,強力推薦閱讀《深度工作力》這本書,裡頭有提供許多實用的方法及策略,幫助你遠離它帶來的各種負作用。而這也是我自己目前努力在生活中實踐、修練的課題。
SHARE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